回到列表第66頁
上一篇:川普勝選,聯博固定收益市場看法與策略 下一篇:數字會說話 : 探究第3季GDP回溫主因

掌握新興市場快速成長的投資策略2016/11/09


成長快速的新興市場國家,因為通常伴隨著潛在投資報酬,而受到投資人的青睞。但是否每個新興國家都是如此?其中,南韓與台灣便是值得探討的例子。

隨著新興市場股市持續走升,投資人正在考慮加碼佈局,使得追蹤新興市場指數的指數股票型基金(ETF)大受歡迎。但聯博認為,指數化投資並非佈局新興市場的最佳選擇,尤其在國家配置上有其風險。


成熟小龍的權重大

四小龍當中的南韓與台灣是最好的例子。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當中,南韓與台灣的權重分別為14.8%與12.2%。投資人若追蹤此指數投資,等於直接將27%左右的資金放在台、韓兩國。


但南韓和台灣該歸類為新興市場嗎?若是30年前問這個問題,答案無疑是肯定的。1986至1995年間,南韓與台灣的GDP平均年增率分別為9.5%與8.4%(見圖),成長步調強勁,稱為新興市場絕不為過。但2006年以來,兩國經濟成長逐漸減緩,GDP平均年增率降至3.5%,接近成熟市場的幅度。





若看人均GDP,兩國與成熟市場的相似度更為明顯。以購買力評價換算後,南韓的人均GDP為37,699美元,達歐盟平均的99%;台灣人均GDP甚至比歐盟平均高25%(上圖右)。以國家比較,南韓人均GDP略高於義大利,台灣則略高於德國。


對快速成長的國家佈局偏低

相較之下,印度和菲律賓的人均GDP約為歐盟平均的五分之一。過去20年來,兩國的經濟成長幅度遠高於已開發國家;近10年更出現加速趨勢,印度的成長率高達7.5%,菲律賓亦有5.4%的佳績。但印度股市僅佔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8.3%權重,菲律賓更是只有1.3%。


既然有些市場愈來愈成熟,為何仍舊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?主要是礙於MSCI的規定。舉例來說,MSCI以企業治理與市場流動性為指標,決定哪些國家屬於新興市場,而不將社會經濟指標如人均GDP、網路普及度、醫療保健、金融服務等納入考量。依據MSCI這套規定,韓國和台灣的得分還不夠高,無法納入已開發市場當中。結果,投資於指數的投資人在低成長國家的配置比例反而更多。


學術研究顯示,開發中國家的經濟開始落後補漲時,往往出現快速成長,但隨著經濟逐漸成熟,成長步伐會開始減慢。這是因為,過了落後補漲的階段後,開發中國家必須改革政治與經濟體系,才能夠維持快速成長的趨勢。而許多國家常常無法克服障礙,成功改善經濟基本面。


選股不選市

這並不代表南韓與台灣的股市不值得投資,但聯博認為,選股決策必須依據對企業個股的分析。也就是說,透過個股選擇來決定國家的配置部位,而非先選國家再選個股。根據不同的投資哲學,有些新興市場基金的經理人,或許會在較為成熟的新興市場(如南韓)中發現投資機會,進而在該國擁有明顯的投資比重。


當然,基金經理人必須研究一國經濟環境對企業營運的影響。而投資人若能瞭解國家與產業的經濟成長動能,同樣更能掌握投資機會。比方說,由於南韓與台灣相對成熟,智慧型手機與網路普及率已經偏高(見圖),反觀印度、巴西、菲律賓等國家的普及率低很多,故投資人可能發現更多國內市場成長機會。房貸與車輛普及率亦出現類似的趨勢。





投資新興市場基金時,必須知道上述趨勢。若能瞭解指數化投資的缺點,就能避免在某些國家配置過多部位,可能還因此拖累投資表現。聯博認為,在新興市場持續回溫的背景下,聚焦可望受惠於高經濟成長率的企業,才是爭取潛在報酬空間的投資王道。

上一篇:川普勝選,聯博固定收益市場看法與策略 下一篇:數字會說話 : 探究第3季GDP回溫主因

本資訊僅供參考,實際數據以官方公佈資料為準。 本站自當盡力為客戶提供正確的意見及消息,但如有錯漏或疏忽,本站恕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
紅漲綠跌 綠漲紅跌 回復預設(刪除cookie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