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月聯博要你知道的三件事:
1. 政策不確定性推升市場對美元與美債的疑慮。
2. 市場氣氛雖短暫回穩,波動性可能仍將持續。
3. 在全球債市與信用市場中,存在相對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。
發生什麼事:雜音紛陳,市場信心鬆動
最新的經濟數據與企業評論加深了市場的不確定感。3月零售銷售成長1.4%,主要因消費者為了避免即將加徵的關稅,提前消費;企業財報多數雖優於預期,但也伴隨著一片謹慎氛圍。國際貨幣基金(IMF)將2025年全球成長預測下調至2.8%,並將美國成長預期削減近一個百分點,理由包括貿易干擾與金融不穩定。消費者信心持續疲弱,美國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中對未來經濟展望的預期,更跌至10年新低。在一連串雜音之中,美國公債殖利率來回震盪,投資人湧入黃金,推升金價創歷史新高。
市場透視:受政策衝擊的美國公債避險角色
儘管目前美國經濟基本面仍穩健,但年初以來已出現放緩跡象,消費者信心轉弱將進一步加劇這一趨勢。因此,除非看到就業市場顯著惡化,否則聯準會不太可能迅速採取刺激措施。
美元走弱與長期美債殖利率上升,凸顯市場對資本流動與政策穩定性的疑慮。儘管美元與美債仍是全球金融體系核心,但市場對其「避險」角色的信心已有鬆動。然而,此輪波動並非市場崩潰,而是對政策不確定性的技術與心理反應。目前尚未出現資金撤出的明確跡象,但若外資信心進一步動搖,可能對美國資產與美元帶來連鎖影響。預期市場波動將持續,資產配置策略需更強調風險分散與抗壓性。
投資對策
我們不建議投資人全面撤出美國公債,但現在確實應該更審慎思考「存續期」在投資組合中的角色。在殖利率曲線受多重拉扯、利率政策尚不明朗的情況下,若要打造風險調整後更佳的投資組合,就需要更具選擇性地操作。
第一,在全球主權債市場中挖掘更具吸引力的機會。那些經濟成長放緩、且更直接受美國需求下滑影響的國家,可能將更積極寬鬆。至於在大部分已開發市場中,受到歐洲央行與英國央行的寬鬆預期帶動,市場普遍預期殖利率曲線將變陡,選擇配置這些區域將相對有助於分散利率風險。
第二,重新思考傳統風險性資產的配置。非投資等級債券基本面仍穩健,並在近期波動中展現韌性—跌幅僅約2%,遠小於股市近20%的回檔。非投資等級債券目前的總報酬表現仍超過8%,企業資產負債表依然健康,儘管基本面可能略有惡化,但作為穩定投資組合的角色反而更加明確。